揭开迷雾重重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面纱

发表时间:2011/10/11 浏览:9901

标签:液晶面板 大尺寸液晶面板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近年,说起全球的液晶面板行业,让我想起了中国歌手那英在那首《雾里看花》唱的那样:“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重重迷雾的液晶面板行业,就需要借一双慧眼。

慧眼看: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迷雾

自从2010年5月开始到如今,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价格迷雾重重,超记录地连续下跌16个月,让人犹如半空中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也让那些以准确预估液晶面板价格走势而自居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屡屡失言,自打嘴巴,再次发布所谓的传统旺季或者金九银十的说辞时,便开始玩起了文字游戏,似似而非,模凌两可。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如泄闸的洪水,一落千丈,不但跌掉了业界人士的眼镜,还摔得粉碎。

在此情况下,谣言迭起,所谓“阴谋”的产业链互动降价论横空出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液晶面板价格连续下滑是源于韩国液晶面板企业对同行业的打压,这是一场“阴谋”。作为大陆液晶面板厂商的京东方发言人张宇在公开场所认同了这一观点,并透露这种打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内企业不拥有技术,韩国企业就提高面板的价格,虽然对国内面板企业伤害不大,但令下游企业成本倍增;第二阶段,韩国企业会努力压低面板价格,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不得不跟进,撑不住的就会遭遇洗牌;第三阶段就是和国内企业贴身肉搏,这种肉搏目前体现在三星、LG近期先后在国内投建面板厂,并和国内企业进行捆绑。他认为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

业界专家沈闻涧分析这种现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产业链互动降价效应引起的,并认为这种产业链互动效应还要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某种角度来看,国产整机厂家一味跟随上游屏的价格变动不断降价,以期借此拉动市场的做法实在是太盲目且操之过急了。国内彩电企业总是很单纯,似乎供应商降价就是在对你好,给你提供了有利空间。但事实上冷静地想一想,液晶面板的持续性降价是否还隐含着上游生产厂家的特殊目的与野心?上游屏生产企业的思维逻辑其实是预备先通过自己降价,来纵容整机企业的跟随降价,以取得市场份额的扩展,但当使用其面板的整机份额扩大到绝对地位时,它却就很可能会把价格人为拉高,以提升自身利润了。”

姑且算是一场阴谋,但这种人为的打压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会损人不利已啊,常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且不说台日及大陆的面板厂商的亏损,就单说阴谋的主使人韩系面板厂商的三星和LG也大亏特亏,三星第一季度面板业务亏损2亿美元,LG 第一季度也亏损1500万美元。三星和LG的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搁浅和推迟,限产和减产以及对液晶面板部门洗牌、裁掉高管,撤销合并研发部门等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如果不是人为的阴谋,是不是全球市场饱和造成的呢?我们先分析一下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库存状况,从去年5月份到年底,各大终端整机厂商就开始减少液晶面板的订单,消化库存,到今年第一季度,韩日台液晶面板厂商限产,减少,产能降低措施相继出台,而液晶面板价格还是跌跌不休,难道是市场真的饱和了吗?据WitsView预估,今年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出货成长15%,明年虽下滑,但仍达到10%到12%,明年全球整体液晶电视需求预估成长也仅约7%到10%。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怎么说是市场饱和了呢?

那么是全球经济状况不明朗造成的吗?据WitsView统计,今年全球液晶电视需求量2亿零140万台,整体需求相较去年仅成长大约7%。但是一个中国大陆家电下乡政策就可以造就液晶电视的海量需求,怎么这个会是诱因?

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迷雾,真需要一双慧眼来识破。

慧眼看:液晶面板垄断“迷案”

说起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有人说欧美国家对国际面板巨头厂商的打击造成的,真是如此吗?那我们来讲讲液晶面板行业的那些事,但液晶面板垄断案件自身来讲,也是“迷案”重重。

说起液晶面板价格垄断案,是源自于2006年,包括当时欧盟、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地的司法单位,分别接获检举,指称液晶面板供应商涉嫌进行价格垄断。美国司法部展开调查后,于2008年11月宣布,包括LG Display、华映和夏普(Sharp)等面板厂对操纵面板价格案认罪,合计这些认罪的厂商将支付5.85亿美元罚金,3家厂商的罚金依序为4亿美元、6,500万美元、1.2亿美元,其中,LG Display高达4亿美元的罚金,不但令人吒舌,同时也创下反托拉斯司法史上第二高的罚金纪录。据指出,韩国三星最先转为污点证人,获得赦免。

依据法律规定,因为联合垄断价格而受害的厂商,可采採取集体诉讼,亦可以个别要求赔偿,由于先前已有多家面板厂俯首认罪,因此,终端大厂开始援引案例提出诉讼。先是在2009年下半,包括美国电信龙头AT&T、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Nokia),分别各在10月与11月时,向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递状,控告面板厂商涉嫌联手垄断液晶面板价格。

尔后,包括美国纽约州、伊利诺州、奥勒冈州、佛罗里达州、阿肯色州、密西根州、密苏里州、西维吉尼亚州、威斯康辛州等美国数大州的首席检察官,也纷纷在2010年下半,控告亚洲面板厂涉嫌垄断价格。

在台系面板厂的动向方面,以华映认罪时间最早,奇美则于2009年12月期间,宣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同意支付2.2亿美元罚金,彩晶则在2010年6月30日宣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罚金达3,000万美元。

关于美国司法部这一案件,美国司法部迄今已对台、日、韩等8家高科技面板厂及19名公司高层提出诉讼,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多名面板厂高层主管前往美国坐牢,而认罪企业及主管的罚金更是已经高达8.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面板厂一面倒的认罪声浪中,唯有友达坚持“没做错事,为何要认罪”的想法,不向美国司法部妥协,选择打官司一途。

国际巨头液晶面板厂商刚喘口气,欧盟执委会的反垄断调查接踵而至,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对韩国、台湾五大面板厂开出了6.489亿欧元(约8.58亿美元)罚单,以处罚他们在2001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串谋操纵欧洲市场的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液晶面板。其中奇美损失最大,被罚3亿欧元,几乎占据总罚金的一半;LG被罚2.15亿欧元;友达1.168亿欧元;中华映管900万欧元;瀚宇彩晶810万欧元。虽然三星也参与了这个卡塔尔企业联合组织,但是由于其首先披露了该组织的活动信息而免遭罚金,欧盟只是对其发出了警告。

欧盟委员会表示,这六家公司在深知违反欧盟法律的前提下还多次在台湾宾馆进行多方会谈,设定液晶面板最低价和波动范围,并在未来生产计划、产能利用率、价格以及其它商业决定上交换信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对七大液晶面板巨头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其中台湾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奇美电子(CMI)、友达光电(AUO)、瀚宇彩晶和中华映管(CPT)均接到来自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就连韩国本土两巨头三星电子和LG下属的LG Display,以及日本的夏普也接到了该报告。KFTC称这些液晶面板生产商存在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具体罚款数额尚未决定。

从美国,到欧盟,再到韩国的反垄断案件看出,韩国的三星是最讨巧的企业,从污点证人到最先披露垄断活动信息,到本国的反垄断调查,三星可以说最大的受益者,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三星暗使阴谋,借刀杀人,打击台日液晶面板厂商对手。从市场来讲,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三星却是最大的受益者。接二连三的液晶面板垄断案是否与大尺寸液晶面板连续16个月下滑有关呢?很多业内人士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拿垄断案最为受益的三星来说,今年第一季度的液晶面板部门也亏损2亿美元,其他面板厂商更不用说了,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行业来说依然是个谜。

慧眼看:失衡的液晶面板业发展规律

对于液晶面板业发展规模,业内人士再熟悉不过了,就从该产业的转移路线分析,也能找到一定的规律,有人说10年期是液晶行业的运行规律,现如今又到了规律线的谷底,而中国大陆学当年的韩国,逆势大规模的投资,分别上马了280亿元的北京京东方8.5代线和245亿的深圳华星光电8代线,但面对不断下滑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作为本土高世代液晶生产线的建设们,好像并不担心,依然闲庭信步的走自己的路。

无论是金九银十,或者是传统节日出货等等,以前的行业常识,目前看来统统失效,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依然故我的跌跌不休,有关研究机构曾悲观地预测,价格下跌走势会到明年的第一季度。于是,韩系液晶面板厂商三星和LG偃旗息鼓了,搁置了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投资,而友达的昆山8代线也没有了下文,近闻日本又在南京折腾液晶面板十代线,果真日本没有认清当前形势吗?还是料定面板价格会回升,没有人对此打包票。

于是乎,业内人士开始呼吁液晶面板的整合期已经到来,刚刚开工建设,还在试产的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了,大陆市场不需要大尺寸液晶面板了,还是消费者进入了蛰伏期,需要一剂猛药来刺激市场,如家电下乡,拉动需求,抬升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让失衡的液晶面板业步入正轨的发展规律,这些因素或许都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是看它的条件是否成熟。然而,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大陆的高世代液晶生产线将要进入量产期,以拉低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在这个档口,却价格大跌,是否是场阴谋,把中国民族的液晶面板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种种谜团还在继续存在,并不时的发生,难道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的狂泄,真的应该归罪于液晶面板业发展规律的失衡吗?

无论“阴谋”论、垄断案,还是发展规律失衡,想要弄明白个中因缘,只有靠时间的慧眼,来揭开迷雾重重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的面纱。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