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行业厂商分析:京东方

发表时间:2013/7/15 浏览:17149

标签:液晶面板 厂商 京东方  所属专题:面板行业专题

1、公司简介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A:000725)是一家光电显示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完整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中唯一全面覆盖各尺寸主流电子产品应用领域的企业,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地区。目前,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中,京东方在产业规模上位居全球第五位。
截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135.2亿元,净资产249.6亿元,总资产681亿元,员工人数18050人。在北京、四川成都、安徽合肥、河北固安、江苏苏州、福建厦门、内蒙古鄂尔多斯拥有7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地区。

3、业务概览
公司为国内液晶显示器件龙头,具有TFT-LCD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完整掌握了ETF-LCD核心工艺及技术,公司产品覆盖电视显示器件、消费电子显示器件(手机、平板、笔记本)、其他显示器件等,目前公司可使用专利逾10000项,居国内同行首列。公司形成五大业务单元:
(一)显示器件业务:从事TFT-LCD及AMOLED面板和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京东方自主研发和生产的TFT-LCD和AMOLED面板及模组具有轻薄节能、色彩逼真、画质清晰、视角广阔、绿色环保等优越性能,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领域,可满足数字化、平板化生活中的无限视觉需求。
(二)显示系统业务:从事显示终端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京东方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家用、商用及专用显示产品与系统的设计、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视听享受。产品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公共显示产品、特种显示产品等。
(三)能源与环保业务:提供半导体照明产品、太阳能应用解决方案及输配电器件等。
(四)电子材料业务:提供半导体产业用的边框、背板、光刻胶、端子、线束等配套产品、材料与服务,以及电子管和真空材料等。
(五)科技商务园区业务:为国际企业设立管理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数据中心等提供租赁及相关物业服务。
二、液晶面板行业分析
1、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概况
(1)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概况
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上,因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日益普及,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合计约达5.4亿片,占所有中小尺寸面板出货总量比重约达27%。在智能手机整机和面板出货呈上升发展的同时,2012年手机面板总出货量下降了2%,由此可看出传统功能的手机市场下滑要快于智能手机市场的上升速度。2012年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显著成长,尤其智能型手机采用之中小尺寸OLED面板销售额成长近一倍,远超出整体行动装置面板市场的增长幅度。全球9寸以下面板市场较2011年成长17.8%,为351亿美元。
2012年,韩国三星显示器仍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小尺寸面板厂,其销售额为85亿美元、市占率达22.9%。日本夏普居次,其中小尺寸面板销售额为46亿美元、市占率为13.2%。日本显示器市占率为11.8%,销售额为41亿美元,排名第三。乐金显示器销售额40亿美元,市占率为11.5%,排名第四。台湾群创光电(CMI)排名第五,其中小尺寸面板销售额为22亿美元,市占率为6.5%。

(2)大尺寸面板市场概况
大尺寸面板市场总体来看,2013年第一季度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在监视器与笔记本领域同比下降,但电视与平板电脑面板同比上升。监视器面板出货量下降17%至3870万个,笔记本面板出货量萎缩20%至4320万个。但电视面板出货量增长10%至5590万个,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激增175%至6030万个。
13年大尺寸面板供应增加仅4.6%,供给压力大幅减小。供应量增加有限的主要原因是:1)LCD资本开支大幅缩水,面板大厂扩产趋于谨慎,13年无新增产线开出;2)日、韩、台面板厂商13年将加快a-Si技术往LTPS和IGZO等技术的升级改造,但新技术工艺复杂且良率偏低,改造后产线的产能将缩减约3-4成;3)中高世代线切小尺寸面板比例提升显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尺寸面板供应。
13年大尺寸面板需求增加约10%,终端需求持续向好,主要有两方面驱动因素:1)面积驱动。在大尺寸电视低价化的刺激下,大尺寸电视出货比重大幅上升,电视平均尺寸有望从12年的37.1英寸提升至13年的38.3英寸,带动大尺寸面板需求提升。2)数量驱动。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电视消费比例高达5成,且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电视消费需求量年增幅一直维持在10%以上,发展中国家电视需求旺盛也带动了大尺寸面板需求。
(3)区域竞争格局简析
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格局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独占鳌头的日本厂商,大多已经退出了面板生产业务。在用于电视的大型面板领域,实际上只剩下了夏普和松下这两家公司。夏普准备通过与中国大型厂商之间的合作,在今后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的液晶面板市场上找到出路。
在2012年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韩国LG显示器、三星电子、台湾群创光电(原奇美电子)和友达光电(AUO)的份额分列第一至第四位。这四家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接近85%,四家公司都在积极开展投资。夏普虽然排名第五但市场份额逐年降低,2012年只占到6.7%。而另一方面,原本排名靠后的京东方科技集团(BOE)等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却逐年扩大。
从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竞争态势上来看,2012年韩企全球市占率为50%;台湾为30%;日企及大陆面板厂商分别为10%左右。

日本曾经是液晶面板商场的龙头,但近来因出产规划,中小型液晶面板事务方面,日本厂商陷入苦战。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方面颇具实力的海外厂商,每种机型的产值都很大。日本厂商无法应对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厂商的订单。日本厂商大多为个人或集团内的公司供给面板,所以可出产数量远远低于海外厂商,与移动终端供给体系不匹配。
相较于台湾整体面板业产值,中小尺寸面板产值比重在2010年约17.9%,2011年提升到2成以上、达到25%,2012年大致维持在24.9%。预估2013年、2014年、2015年台湾中小尺寸面板产值占台湾整体面板业产值比重将分别来到接近25.3%、26%、27%水位。以近几年产值变化来看,有逐步增高之势。

台湾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在2010年达到13.96亿片,2011年达到16.38亿片、年增约17.3%,2012年出货量达16.46亿片、年增约0.5%,2013年、2014年、2015年出货量预估将分别达到16.66亿片、17.34亿片、17.79亿片,成长率分别达1.2%、4.1%、2.6%,出货量增幅小于产值增幅,主要系来自于产品结构改变、尺寸与单价提升。

台湾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规模在2010年曾达2.77亿片,2011年降到2.74亿片、年减约1.1%,2012年续降到2.73亿片、年减约0.4%。预估2013年台湾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可望回升到2.9亿片以上、年增估达7%,2014年、2015年台湾大尺寸面板出货量有机会挑战3亿片以上规模。

2、中国液晶面板市场概况
从国内液晶面板的产能来看,由于近期市场需求提升,面板行业产能的利用率从年初到目前为止增长了近10%,面板价格也开始上扬。国内众多优秀面板企业其产能迅速扩展,国内液晶面板行业力争上游也迎来了复苏的迹象。大小尺寸液晶面板释放能量市场热销也将推动液晶拼接发展。
据有效数据了解到,国内众多优秀的面板企业产能增长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国内液晶电视机迎来更新换代的高潮期迅速扩张全球市场,也带动了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大幅度增长。从消费电子市场来看,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其他应用产品逐渐向高规格低价位趋势发展促发市场热销,对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红火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就近两年来商用显示器的应用形势来说,产品的尺寸规格正向大尺寸过渡并在应用上大尺寸显示产品也有上升趋势。在民用显示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就如电视,呈现大尺寸化。
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大陆面板厂崛起,从产能扩展、出货增加以及技术提升等3大部分开始抢攻市场,市场研究机构NPDDisplaySearch预计,大陆面板厂积极扩大出货,2014年将较2013年有双位数的大幅成长,到2015年预计将有8座八代面板厂建设完成并量产,这将在未来的面板供应上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当TFTLCD和AMOLED线开始大批生产时,国内面板供应将严重过剩。台湾、韩国和日本的面板厂将不断失去中国市场份额。而2012年第四季度大陆面板厂面板产能占全球为12%,但到了2015年第四季将达23%,虽然尚未超越台韩,但已对全球的面板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进口关税增加,让大陆本地的面板供应商订价能力高于台、日、韩的进口面板,有助于提高中国本地市场上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除了关税动力外,还包括国内电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电视市场将达5200万台,预期未来几年内,会有5900~6000万台市场,当地电视品牌倾向购买更多的国内面板,并往往是中国政府可能补贴的对象。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将面板视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刺激的产业,政府推出补贴,也让中国大陆的面板厂有更多政府政策的支持来与其他地区的面板厂商竞争。面板厂商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给他们带来市场上巨大的优势,同时政府也将投资数十亿美元来扩大和改善国内的面板产业。虽然目前大陆面板企业的产能与技术主要面对中低端市场,但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大陆面板厂对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构成一定冲击。

3、液晶面板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从全球来看全球产能增长放缓,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强劲需求将继续瓜分TFTLCD的产能,采用新制程技术和IPS/FFS等将在产量方面导致有效产能的下降,上游玻璃基板的产能增长在未来两年也有所放缓。全球整体供需情况偏好,加之高规格产品比例增大,下半年面板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大尺寸面板市场,根据NPD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供应商将出货7.1亿片,较2012年的7.54亿片同比下降6%。TFTLCD产业首次出现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同比下跌,不过由于电视、显示器与公共显示面板的平均屏幕尺寸增加,使得价格下跌较为平稳,因此营收预计将仅减少2%,从2012年的836亿美元降至2013年817亿美元。
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根据NPDDisplay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超过9.3亿台,平板电脑出货量估计也将达到2.5亿台规模,庞大的市场动能吸引面板厂投入更多资源在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应用面板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需求快速成长,预计2013年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两大应用面板合计出货可望达到13亿片,占所有中小尺寸面板出货数量比重估逾5成,上看55%。
三、京东方行业优势分析
1、产能优势分析
2013年上半年,公司产线一直处于满载的状态。总体来看,公司目前拥有4.5、5、5.5、6、8.5、8.5等世代线,其中4.5、5、5.5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领域,2条8.5世代线用于电视机领域,公司世代线大多属于高世代线,目前随着电子消费终端大屏化趋势的形成,公司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高。目前,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中,京东方在产业规模上位居全球第五位。
(1)目前,京东方拥有一条月产能为4.5万片玻璃基板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一条月产能为7.5万片玻璃基板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北京)、一条月产能为10万片玻璃基板的第6代TFT-LCD生产线(合肥)、一条月产能为10万片玻璃基板的第8.5代TFT-LCD生产线(北京),四条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为100%。
(2)公司的新产线为:一条月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的第8.5代TFT-LCD生产线(合肥,建设中)、一条月产能为5.4万片玻璃基板的第5.5代AMOLED生产线(鄂尔多斯,建设中)、一条月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的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重庆,建设中)。公司目前在建的5.5代AMOLED为三星电子的主要应用触摸屏,且公司是国内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拥有高世代(5.5代,彩虹股份的为4.5代)的企业,随着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厂商,对于AMOLED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

2、产品竞争优势分析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TV类、移动类(PAD及手机),Monitor三大应用。产品占有比例分别为:TV类占比35-40%,移动类占比30-35%,monitor类占比20-25%。TV类:主要供给五大客户:三星,LG,松下,索尼等。目前公司对于32寸以上的产品比例,约为50-60%。但客户需求更多32寸的产品,对于京东方公司的主动战略而言,希望加大48寸,55寸产品的占比。就市场上32寸TV产品而言,TCL的市场占有率最大。Monitor类:客户基本覆盖全球所有IT厂商,HP,宏基,长城等,但目前这方面产品的策略在压缩,因为产品毛利率低,处于维护客户但不发展的阶段。移动产品:包括PAD及手机产品,主要是6代线在出产品,平板产品约60%供给三星的GALAXY系列产品。国内品牌如联想厂商也在客户行列。手机主要供给给三星、联想、中兴及华为厂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加大高世代线转做手机产品的比例。目前公司一部分手机产品是供给三星公司,一部分是供给国内华为中兴及联想公司。公司6代线将有70%产能转为手机小尺寸产品,目前,手机出货为1800-2000万片,2013年下半年调整后,出货量将提高20%。公司北京8.5代线1季度产能较2012年同期产能爬坡时大幅提升,规模效应体现。
公司近期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在小尺寸产品方面,京东方开发出5.5英寸ADSDSFHD级LTPS-TFT手机显示屏,像素密度达到403ppi;大尺寸产品,开发出了全球最大尺寸的110寸ADSDS超高清显示屏(3D裸眼),应用于近期三星在CES上展览的4K电视;成功开发17英寸AMOLED显示屏。新产品开发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显示行业的竞争力。公司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大量出货,向附加值较高的中小型化移动电子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3、产业布局优势分析
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显示技术为核心的产品业务链,公司产品目前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产品的各方面,是目前中国显示技术产品领域涉足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产业链上,公司业务覆盖显示器件、显示系统、能源与环保、电子材料及科技商务园,形成了电子原材料、核心显示器件、液晶电视整机的产业链模型,有助于提高公司于同行业公司的竞争优势。
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加速本土化供应能力,提高国内本土供应商的采购比例,降低成本。2012年公司在供应链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改变,材料成本下降15%。京东方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比较高,目前,在主要原材料上如玻璃、液晶材料、偏光膜方面,都在和大陆本土厂商合作中,且有的材料商已经列入京东方供应商的名单,在玻璃供应上大陆有两家合作公司,如彩虹股份及宝石A两家供应商,均集中在小尺寸如4.5及5.5代线上,对于京东方的整体供应量贡献不到其10%的比例。偏光膜厂家康得新还在和京东方实际接触中,一旦引入,对于公司的成本将有较大的利好。

4、技术制造优势分析
(1)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京东方可使用专利数量逾10000项,2011年度新增专利申请数量突破1000项,2012年度新增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500项,居国内同业前列,成为中国大陆显示领域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目前专利数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首位,技术优势明显。
(2)制造优势:京东方在显示领域基础深厚,一直专注于显示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TFT-LCD和AMOLED面板及模组具有轻薄节能、色彩逼真、画质清晰、视角广阔、绿色环保等优越性能,可满足数字化、平板化生活中的无限视觉需求、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等领域。公司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家用、商用及专用显示产品与系统的设计、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视听享受。主营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公共显示产品、特种显示产品等。
5、客户优势分析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用户群。公司75%以上的产品销售给国内外顶级品牌客户和全球性大型代工厂,包括联想、海信、长虹、创维、康佳、海尔、华为、惠普、戴尔、三星、MOTO、冠捷、LG、广达、仁宝、和硕、纬创、清华同方、长城、VESTEL、FUNAI等。
6、市场环境优势分析
(1)智能终端增速
触摸屏主要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市场,分别是智能手机、ipad、超级本等,智能终端的总体需求和增速直接影响行业需求及增速,2011-2012年,智能手机和ipad保持高速增长,推升行业快速发展。
(2)新产品的推出
触摸屏的下游消费电子市场属于高周期性市场,行业新产品的推出将直接影响各个细分领域,如智能手机的推出直接拉动了晶圆、精密被动器件、声学器件、摄像器件、触摸器件等细分行业,而ipad的推出则进一步拉动了触摸器件的发展,2012年平板电脑共计出货1.28亿台,增长78.19%,而传统笔记本电脑出货2.02亿台,仅增长3.40%,市场预计2013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过笔记本,平板电脑一般采用7英寸以上的触摸屏,将刺激行业的增长,同时2013年超级本的推出也为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想象力。

(3)智能手机大屏化趋势
2011-2012年度,全球智能手机触摸屏尺寸一般为3.5-4.5之间,如iphone5的4英寸、摩托罗拉XT910的4.3英寸等,而进入2012-2013年度,随着三星noto2(5.5英寸)的大热,各大手机厂商将目光集中到大屏市场,未来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不断变大是大势所趋。触摸屏尺寸的变大,而市场世代线(触摸屏生产线)固定的情况下(目前市场4.5代线以上生产线资源较稀缺),触摸屏的需求将被放大。
四、京东方盈利业绩分析
公司的净利润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表现转好。截止2012年9月,利润为负的主要原因是:
(1)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75%,因为生产线产能提升及新项目阶段性量产,营业成本随营收规模扩大而增加;
(2)营业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增加35%,因为地产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营业税金及附加相应增加;
(3)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54%,因为生产线产能提升及新项目阶段性量产,销售费用随营收规模扩大而增加;
(4)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504%。因为利息净支出增加所致。
2012年公司各产线实现满销满产,公司整体出货量在全球份额跃居第五。中大尺寸面板事业全年实现销量超4700万片,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近9%,其中32"TV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2%;中小尺寸面板事业全年实现销量2.4亿片。
由下图可以看出,京东方主营业务收入高于行业均值,至2012年12月底,京东方在整个2012财年营业总收入257.7亿元,同比增长102.3%,综合业务毛利率11.57%,较2011年-5.49%大幅上升。净利润84,662,473元,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为生产线产能提升及新项目量产后主要产品销量增加导致销售收入增加;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等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相应增加,同时,随着销售收入增长及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亦同比增长。

2012年4季度营收86.4亿元,同比增长104.3%,环比增长15.0%;营业利润5.83亿,同比下滑77.4%,环比增长554%;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8.85亿元,同比下滑67.3%,环比增长484%。毛利率39.75%,同比上升22.87个百分点,季度环比上升14.29个百分点。4季度三项费用率10.88%,同比下降7.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3个百分点。存货周转天数从3季度36天小幅上升至38天。
4季度营收大幅增长的主要是液晶面板行业景气程度较高,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公司北京8.5代线顺利实现产能爬坡,在2012年下半年达到满产,同时其他产线也均实现满产满销。营收同比实现翻番,但利润同比出现较大下滑的主要原因为2011年4季度投资收益46.0亿元,基数较高,该季度投资收益来自公司下属公司转让鄂尔多斯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剔除此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同环比均实现了大幅改善。
公司的显示光源、显示系统及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低,毛利率改善主要来自TFT-LCD液晶面板业务毛利率改善,2012年TFT-LCD单业务毛利率为7.37%,同比上升16.33个百分点。随着8.5代线产能释放,规模效应显现,对原材料议价能力增强;产品结构改善,增加大屏手机、平板、大尺寸电视面板产品占比;北京5代线在2012年下半年完成折旧,部分缓解折旧压力,均对利润增长产生有益帮助。公司目前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力。

公司12年单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25万、1.66亿、2.81亿和26.9亿元,呈现逐季大幅改善的状态,公司"造血"功能增强为盈利提升、业绩大幅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
截止201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8,663,697元,相比2012年一季度同期上涨94.3%。从2012年4季度开始,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恢复,到2013年一季度净利润率达到3.56%,净利润为400,128,827元。
1季度保持较好盈利水平,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2013年以来,公司主要产品平均价格高于去年同期,1季度产品价格虽然环比有所下滑,但中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13年二季度中大尺寸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同时,公司产能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规模化经营效果持续体现;2、2013年上半年各生产线继续保持满销满产,大尺寸方面北京8.5代线1季度产能较去年同期产能爬坡时大幅提升,规模效应体现,中小尺寸方面,公司高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大量出货,向小型化、增值化的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盈利能力显著增强。3、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原材料成本控制成效明显,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营收和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

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1、产品和市场风险: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增长,各大厂商纷纷扩大产能,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滑风险,产品价格可能将逐步下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产品多元化仍显不足,公司目前投产的生产线以生产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及功能手机显示屏为主,在平板触摸屏及手机触摸屏领域方面仍可深入发展。
2、管理风险:公司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和质量控制风险,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等。
3、宏观经济风险:近年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延续,全球经济的波动对于公司的成本控制及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4、汇率风险:公司约50%的营业收入通过出口实现,有一定的汇率风险。
5、政策风险:国家停止节能补贴政策的实行,对公司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