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内标签市场之应用现状分析及展望

发表时间:2007/9/6 浏览:14834

标签:模内标签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模内标签”在包装业已不是太新奇的名词了。虽然就东亚地区来说中国大陆的模内标签市场较邻近的台湾地区、日本、韩国起步晚一些(日本早在 1992 年就已开始),但是,在大陆地区市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却是相当独特的。在此提供 YUPO 公司最近五年来推广模内标签的感受以作市场参考:
   从润滑油市场开始
   分析世界范围(包括欧洲、美洲、大洋洲及亚洲)模内标签的先例,一般而言家用化学产品和食品领域往往最先开始使用模内标签,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由于不干胶标签无法适应气候的变化易从产品上脱落,所以拥有同样印刷效果并且不会脱标的模内标签自然成为宠儿。此外,也可减少伪造产品包装的问题,实为一石二鸟之策。
渐入日化市场
   从模内标签引入中国至今已有 5 年多的历史,依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日化是各公司做模内标签推广垂涎的目标,在华南及华东地区也有应用的实例,可是基于以下因素造成国内模内贴标在日化领域迟迟无法迅速扩大。
1.成本问题
   国内日化厂商众多,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他们对于成本非常敏感,因此考虑到采用模内标签时的投资而持观望态度。
2.产品层次问题
   国内日化产品对外观的要求参差不齐,只有为数不多的高端产品适于模内标签(如凹版印刷,烫金等工艺),另外一些产品虽然数量可观,但利润较薄,对标签要求也比较低,所以采用以纸为基材的不干胶或两色以下丝网印刷标签的较多。
3.模内标签配合厂商采取消极态度
   日化包装领域,终端用户对模内标签的认识已经大幅度普及,然而在与配合厂商(成形,印刷)讨论时,配合厂商往往对设备的投资采取消极态度,导致日化领域的终端用户也抱着“先看看别家如何”的态度。
食品用途的期待与不安
   就数量及种类而言,食品用途是模内标签的最终目标,模内标签的以下特征使其成为食品包装的常客。
1.卫生方面
   模内标签是膜片(例如 YUPO 模内标签是聚丙烯的构成),这样免除了用户对纸标签容易撕破、掉标和掉纸粉等影响食品卫生之顾虑。
2 、商品价值提高
   由于模内标签不会有表面破损或脱标等现象,在冷冻或煮沸之时同样保持着标签的基本性能(例如商品有效期限,成分或使用方法等说明)可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并提高终端用户的形象。
   尽管如此,以目前情况而言在中国国内将模内标签应用到食品领域还是有难度的:
1.低价商品为主流
   普遍来说,中国内陆的食品依然是以低价商品为主,一般消费者对食品外观包装的要求还在口味及价格之次。
2.PP 或 PE 容器仅占少数
   承袭以前的消费习惯,铁罐、玻璃瓶还是食品容器的主流,塑胶容器类特别是目前较多被模内技术采用的 PP 或 PE (二者皆为可再生利用,并且不会产生有毒瓦斯之环保容器)材料依然是少数。
   模内标签在食品方面的推展依然需要终端用户对他进一步认识、消费者对包装要求的提高,再加上配合厂商(成形、印刷标签制造商)的共识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
   下面我再同读者共同探讨国内模内标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市场尚处发展阶段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标签领域目前还是处于“两头重,中间轻”的状况也就是说,低档次标签占据大量消费市场(例如:食品市场,一部分的日化市场),高档次、高利润标签只占有中低量消费市场(例如:工业用途,部分的高级日化市场),在模内标签最能够发挥优势的中、高档市场,以国内消费意识形态来看,尚处于发展阶段。
   举个例子来说,不干胶标签和模内标签的塑料膜基材用途极为广泛,含盖了日化用品、家电、玩具、电池、油品、轮胎、汽车工业等领域。根据调查,目前中国的用量大约只有 500 万平方米,低于整个不干胶市场份额的 10% ,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 30% 。
二、模内标签供应链尚未成熟
  “模内标签供应链”即指“材料供应商 印刷商 成型商 最终用户”
1.材料供应商
   材料供应商对于多变的市场发展方向都尚未充分掌握,在供货的稳定性、技术支持以及售后服务方面都还有待加强。
   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品种已有增加(例如:较薄的 80µ 或透明的 75µ 等),但几乎都只局限于 PP 或 PE 容器上,而食品行业使用较多的 PET ,或汽车、电子行业使用较多的 PS 、 PC 都未上市。事实上,真正数量的模内标签应用市场都会涉及 PET 、 PS 或者 PC 容器。
2.印刷商
   标签市场,尤其是不干胶印刷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有远见的印刷企业已经开始接触并生产模内标签,但是毕竟模内标签材料不同于不干胶材料,使用初期时往往会遇上静电过大、套色不准、模切收纸不顺等问题。除此之外,模内标签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型 / 贴标一步到位,所以标签本身的静电光滑度、清洁度、油墨附着力、模切精确度等都和成型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成型商
   成型在模内标签工艺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从树脂、色母的选择、树脂流率、成型温度的控制到成型环境的恒温清洁以及包装等对于“非模内标签”不需要或是不太重视的许多条件,在使用“模内标签”时都变的极为重要。
   例如,“非模内标签”对标签及容器的热收缩率并无严格的要求,但是对模内标签来说却非常关键。 PP 材质的热收缩率( 10~25 × 10³in/in )和 HDPE 热收缩率( 15~40 × 10³in/in )之差距就可能是气泡、桔皮,甚至是容器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成型设备供应商的配合
  尚属于起步阶段的模内标签,除了上述供应链企业的努力之外,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笔者发现不论是模内贴标机还是成型机(吹瓶机)厂商基本上只对成型商提供服务,与印刷公司或是原材料供应商在技术上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种情况下,当成型产生问题,尤其是原因不易确定时,往往无法及时解决,而需要成型商和各个供应商(设备、标签、材料等)逐一联络,造成其公司本身的损失,更波及到对最终用户的供应,这对模内标签的推广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
   笔者在某些发表会上也多次提过,模内标签在六大装饰方式(不干胶、热转印、丝印、冷胶、热收缩膜、模内标签)之中,一般而言,模内标签占有率可达 10% ,对此,预计中国市场今后会遇到如下之情况,
1.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带动了商品包装档次之提升,进而使得包含模内标签之内的高品质装饰方式更有发展空间。
2.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要求,以及更趋激烈的同业竞争,用户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对随之提高,促使供应链各环节开发及采用类似模内标签等新技术的需要迫在眉睫。
3.世界各地的标签供应链企业将继续在中国国内投资生产,将国外的生产技术及消费经验带入中国,模内标签则是其中一项既成熟又可降低成本的重要强项。
4.受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国内模内标签供应链仅是发展初期的情况将会有明显的改变。对标签印刷的要求提高、成型技术环境的改善、设备厂商与各环节的交流,这些变化将不仅仅表现在模内标签领域,对于整个包装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深信也期望模内标签的发展能够成为中国包装技术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上的一个导火线。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